常人之脉,一呼两至,一吸亦两至;呼吸定息,谓一息既尽而换息未起之际也;脉又一至,故曰五动。粳者为稷,糯者为黍,为五谷之长,色黄属土。
一呼气行三寸,一吸气行三寸,呼吸定息脉行六寸,以一息六寸推之,则一昼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,通计五十周于身,则脉行八百一十丈。 昔人谓勇可学人,在明理养性而已。
气口本属太阴,而脾亦太阴者,何也?若得此脉而病加日进,色加憔弊,甚至绵绵如泻漆,及如弓弦之断绝者,皆真气已竭,故死。
则人迎自有其位,在结喉两旁,足阳明之脉也。天地之道,阳主乎动,阴主乎静,阳来则生,阳去则死,知天道之所以不息者,则知人之所以死生矣。
故五脏相传之数,亦以三、六为尽。此虽承气味而言,然造化之道,少则壮,壮则衰,自是如此,不特专言气味。
气血并补,敛阴生津,极为有力。有四物以补血,而又加胶艾以和阴阳,故为止崩漏、腹痛之良法。